8月3日,“2024年孤独症康复服务行业:康教技术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天使护星二十载 齐心奋进创未来’”系列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由广州市小天使康复训练中心主办,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医疗行业、特殊教育及社会各界专家、特教老师和特殊孩子家长,共同探讨了孤独症康教融合技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目前认同的三种干预方式主要包括:早诊断早干预、综合治疗方案以及家庭支持。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孤独症儿童超过200万,大约每68名儿童中就有一名孤独症儿童。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确定为“世界孤独症关爱日”,以此提高人们对孤独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广州市小天使康复训练中心创始人张荣花表示,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不仅需要传统儿童康复技术的干预与矫正,也需要心灵的抚慰与融合教育,还需要医学助力。因此,中心汇聚了各地脑科学康复专家、心理咨询师、特教教师、教具研发技术人员以及一群满怀热忱的志愿者,共同为特需儿童打造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和融合教育体系。
信息技术+语言康复情景语言训练系统发布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情景语言训练系统发布启动仪式,该系统内含语言评估、语言和言语训练、档案管理等功能,支持一键生成评估报告、训练报告,突破场地限制,同时实现机构与家庭共同训练,让儿童能力的巩固变得更轻松。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科医院陈卓铭教授认为,康复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旅程,但绝不是一场孤独的战斗。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专业团队的精心指导,更需要家长们的无限耐心与爱心,小天使作为语言康复教育的一家老牌机构,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和融入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来自肇庆的一名孤独症孩子家长介绍,小天使的老师们不仅是专业的康复师,也是孩子康复过程中的引路人,在康复过程中,看到孩子的康复效果日渐明显,让家庭重燃希望。
活动期间,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孤独症康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来自台湾的林丽英教授介绍了台湾地区早期疗育模式的先进经验;香港教育大学特殊需要与融合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冼权锋,围绕香港融合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康复科主任医师常燕群就孤独症的免疫机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
在圆桌会议环节,与会嘉宾就孤独症康复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才能为孤独症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王湛